康定斯基具有聯覺(知覺混合)的能力,他可以十分清晰地聽見色彩。這一效果對他的藝術產生主要影響。他甚至把他的繪畫命名為「即興」和「結構」,彷彿它們不是繪畫而是音樂作品。 康丁斯基的創作理念 1.康丁斯基是一位能將色彩與音樂等同起來的畫家,讓人們能夠 「聆聽」繪畫,「描繪」音樂。 2.康丁斯基與造型理念,是要找到感性的表達力與知性的掌握的 共同藝術語言 。 3.康丁斯基畢生致力於探討色彩與幾何、造型、聲音、音樂之間 的關係。 4.康丁斯基作用和色彩的關係,並比照了繪畫和音樂。 5.康丁斯基讓各種角在畫面裡相互影響、彼此衝擊,是為了尋求 一種靈活開放的構成表現。 6.康丁斯基於是運用顏色與造形表現心理與精神效果。 7.康丁斯基之抽象畫以直角、銳角、鈍角、直線、曲線、圈圈等 元素所構成 彥君~

媒開眼笑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4) 人氣()


媒開眼笑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動與光的藝術(Motion and Light Art)是一種將時間觀念帶入作品裡的藝術 可說是未來主義的延伸

媒開眼笑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由於受到後印象派的畫家塞尚、高更、梵谷、希涅克等人的影響,同時吸收日本藝術形式,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將顏色的作用發揮到極至,從1899年到1905年他的作品多采用了希涅克的點彩畫派技巧。 他是年輕的畢卡索的朋友,同時又是對手,他認為自己的畫作是來自自然,而畢卡索的是來自自己的想象。兩個人都以女人和靜物作為主要描繪對象,馬蒂斯更傾向將描繪的對象放到真實的場景中。

媒開眼笑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早期作品為現實主義風格,1876年他的作品「青銅時代」展出引起激烈的反應,有人甚至斷言這是用真實人體翻制的。後來他的作品發展出自己的風格,強調光影的作用,尤其他的作品穿著睡衣、披頭散髮的「巴爾扎克像」引起極大的騷動,直到他去世多年後的1939年才在巴黎市區立起來。他的巨型浮雕「地獄之門」從1880年開始製作,直到去世也沒有完成。1884年應加來市的委託,製作了雕像「加來義民」,紀念在英法百年戰爭期間,為了防止英軍屠城,而將自己作為人質交給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六位加來市民。1913年在英國國會公園複製了同樣一座。


媒開眼笑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他的肖像畫風格人物安排具有戲劇性,深深打動人心,他以神話和宗教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供不應求。他對戲劇很感興趣,經常利用如同舞臺高光的亮色描繪在陰暗背景下的人物。1650年代後,他的畫更為寬闊有力,利用迭色使畫面更加有立體感。 從1640年代開始,他經常到鄉村漫步和作畫,創作了許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畫,風格質朴。1661年是他作畫最多的一年,1663年以後就作畫較少,結交了許多中下階層的市民,眼界更為開闊,技巧更為成熟,創造力達到頂峰。

媒開眼笑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媒開眼笑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印象派強調人對外界物體的光和影的感覺和印象,在創作技法上反對因循守舊,主張藝術的革新。繪畫技巧上對光和色進行了探討,研究出用外光描寫對象的方法,並認識到色彩的變化是由光色造成的,色彩是隨著觀察位置,受光狀態的不同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。同時印象派著重於描繪自然的霎那景象,使一瞬成為永恆,並將這種科學原理運用到繪畫中。根據觀察和直接感受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。給後來的現代美術以極大的影響。 印象派追求光的描寫,把畫架從室內搬到戶外,在野外作畫,因此稱為外光派。一般來說這樣的畫派屬於早期的印象派。 印象派脫離了以往藝術形式對歷史和宗教的依賴,藝術家們大膽地拋棄了傳統的創作觀念和程式。藝術家關注的焦點轉移到了純粹的視覺感受形式上,作品的內容和主題變得不再重要,因此區別於表現主義對內心情感的表現而忽視描繪對象的外在形象。

媒開眼笑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8) 人氣()


媒開眼笑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Sep 05 Wed 2007 15:03
  • 素描


媒開眼笑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